Reading Record of "Communication winner"

这是一篇读书笔记,一本关于心理和沟通的书中。书中有很多的现实例子能很好的解释文中的术语。但篇幅限制,而且我不能 “抄袭” 太多,恕我没有写。

这本书是 《沟通赢家:玩转四大沟通模式》/ 徐丽丽 著

沟通状态

人的一生中,几乎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和我们与他人的沟通有关

摘要

人在沟通中的状态分为三种:父母、成人、儿童。我们都是成人,但有时不自觉地扮演父母或者儿童,也就是指导者和被指导者

使用不同的状态进行互动,会形成三种不同的沟通模式,分别是互补沟通、交错沟通和隐含沟通

互补沟通:沟通内容对应,能够顺畅进行的沟通。当双方都是成人状态,或者一方是父母状态,一方是儿童状态时的沟通是互补沟通

交错沟通:我问该问的,你却答不该答的。这样,沟通会产生阻碍,矛盾就会产生。一方以成人状态正常地发起沟通,另一方却以父母状态,带着情绪指责

隐藏沟通:话中包含有其他意思,使用的最多的沟通方式。表面上是互补,实际上隐含着 “父母” 对 “孩子” 的指责

上面所说的父母、成人、儿童实际上是真实的心态放映出来的不同的行为模式。人在任何时候都处在三种基本状态之一,称之为“自我状态”

父母 自我状态(P)来自于父母和权威人士的形象。父母自我状态分为 习惯于发号施令的 控制父母 和 有很多抚育性行为的 养育父母

儿童 自我状态(C)是儿童时期的内心感受形成的人格部分。儿童自我状态分为 多以听话、顺从的姿态出现的 适应儿童(比如沙僧) 和 为所欲为,无所顾忌的 自由儿童(比如孙悟空)

成人 自我状态(A)时,不包含感觉和情感,认真分析情景并作出适宜反应,负责对待当下事情。成人状态在社交时是必需的,但是是很乏味的状态。

我的评论

多数人从小被期望成为一个 “适应儿童”,父母老师和社会不遗余力的朝着这个目标 “努力”。但是很多人最后都成了 “自由儿童”,因为所有人都心向“自由”。被 “压迫” 的时间越久,转变之后越是“自由”。成人状态不过是在经历了很多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有的罢

我之前的生命里有过太多的 “控制父母” 的角色,而我很长时间里一直都是 “适应儿童”我曾以为这世界就是这样,不以为然。可当我用 “自由儿童” 的状态应对过高中和高考,我发现这世界决不该是这般苟且。“越狱” 后的世界里,人们 “大口吃肉喝酒”,丝毫不会顾及 “狱中人”,哪怕他们已经活的水深火热

现在,我并不会以 “父母” 状态,更不会再用 “儿童” 状态与人沟通。我所有的对话都是成人之间的对话,很乏味,但是很自由。很多人说过我很“温柔”,这么说我很欣慰。但是我不得不说,那是“假温柔”。我所经历过的事,让我很明白我说的每一话对别人产生的影响,而且我相信所有看似需要语言暴力或肢体暴力解决的事,一定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。作为情感上的弱者,我也必须这么做。简单的说,我害怕我说的话所带来的后果

成人的世界里所有人都是以 “成人状态” 面对彼此,可其中有多少沟通不是 “隐藏沟通” ?这些不平衡的沟通很可能会生成很多的负面情绪

心理地位

沟通类型

沟通游戏

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最熟悉的沟通游戏一玩再玩,人物和背景会变,但游戏的形态是一样的

不开心和愤怒是没有用的,当这些情绪出现时,需要仔细想想是什么造成了这些,该怎么解决问题